多款知名进口药将退出国内市场,涉抗过敏、降糖及肿瘤药
10月15日晚,根据界面新闻报道,国家药监局发布公告,注销包括费卡华瑞氯雷他定片(10mg,国药准字H20040557)在内的80个药品注册证书。公告显示,所有注销均为“依申请注销”,即由企业主动提出,而非因安全或质量问题被吊销。药品一旦注销注册证,将停止生产与销售。
据界面新闻统计,此次注销的药品中约55%来自外资或合资药企,反映跨国药企在中国市场战略的持续调整。近年来,随着国家药品集采与谈判制度推进,本土企业快速崛起,外资药企在华部分产品逐渐退场。
在注销名单中,部分知名药物引发关注,包括葛兰素史克的吸入用硫酸沙丁胺醇溶液(万托林)、辉瑞的注射用盐酸多柔比星、痔疮药“太宁栓”、赛诺菲的GLP-1类降糖药利司那肽注射液(利时敏),以及罕见病药物唯铭赞等。报道称,多数药品因商业调整、原料短缺或销售下滑而退出市场。
总体来看,本次80个药品的注销,更多体现出跨国药企在中国市场从“原研主导”转向“国产替代”的结构性转型。
业内人士指出,原研药在进入集采体系后往往面临“以价换量”的两难选择——若降价中标,利润空间被压缩;若拒绝集采,则市场份额被国产仿制药迅速替代。例如,氯雷他定片、二甲双胍、阿托伐他汀等原研药,在集采中普遍被国内药企的仿制药取代。目前,国内集采中标药的价格普遍比原研药低70%至90%,部分药品甚至降至个位数价格。
尽管国产药在价格和可及性上占据优势,但患者对药效一致性仍存在担忧。网友评论认为,“本土药效是否与原研药一致才是关键”,也有人指出,“控制医保开支不应以减少药品为手段,而应提升医疗质量”。
点击图片查看原图
点击图片查看原图
点击图片查看原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