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天发现一件很奇怪的事情,这里和大家分享
那就是:我推特长文的阅读量和点赞数,已经开始逐渐接近甚至超过纯属情绪发泄的短文
这说明,推特用户愿意花更多的时间阅读,思考,评论,分析,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互动也更加良性
推特似乎出现了“良币驱逐劣币”的现象,为什么会这样呢?
首先我想说,“良币驱逐劣币”这一现象并非普遍,看某些大V(比如多伦多方脸)的推特,你会感觉瞬间回到了幼儿园,大量情绪化无价值内容输出瞬间几百赞。由此可见,偏好短内容、只看立场的人依然不在少数
但长内容的生存空间确实也肉眼可见的增加了。原因何在?
我认为这主要有两个原因:
1:社交App的依赖性。使用惯社交App的人会该App形成依赖,也就是开始在没事的时候“刷App”。对推特而言,大家使用推特的时间并不会随着内容变短而变少,空闲出大量时间亟需填充。推特长文就很好的起到了填补短内容之间空隙的作用
2:大脑对短视频、短推文的疲劳。大量短内容充斥在社交网络时间线上,会让人产生疲劳,也会更改大脑的神经突触结构——参考最近一篇短视频对人脑影响的论文。神经元需要周期性在不同模式下接受刺激,以恢复其正常功能,因此有理有据、好好说话,甚至能从中学到知识的长文,就成了大脑细胞在短视频、短推文中溺水后急需的救命稻草。
最后,长文的内容丰富,文章结构多样,能满足寻找差异化内容推特用户的不同需求。此外,长文往往有理有据,也给评论区争论提供了更多空间,可能会在社交网络的推荐算法的成为优势。
欢迎大家就此问题继续讨论,谢谢大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