儿科医生降薪到三四千,被迫兼职送外卖
搜狐新闻近日报道,广西一所二级公立医院的儿科主治医师江云,在经历连续降薪后开始兼职送外卖。2024 年他月薪约 7000 元,2025 年下降到三四千元,收入甚至不及十年前规培期间。到 2025 年 6 月,科室已有超过一半医生在送外卖,其中有人已年过五十、有副高职称。
儿科收入骤降,与患儿数量减少、医保支付下调、医院负债沉重等多重压力有关。江云所在科室 2025 年 5 月患儿接诊量同比减少约 20%,地方出生人口十年间减少三成,而患儿常见病的医保支付额度也在持续下调。
医院内部经营状况更让一线压力雪上加霜。院方说“还债压力大”,院长甚至因惧怕被追债而在“无挂牌房间”办公。医疗设备长期不更新,统计表显示儿科输液泵、心电监护仪、新生儿暖箱等设备均已过期两三年,“医院没钱更换,药械科评估后认为都能使用”。
2025年初,这所医院开始采用新版DRG(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)医保付费方案。在新版方案下,医保对不少常见疾病的支付额度进一步下调。换句话说,医保给医院的钱变少了。如果诊疗费低于DRG的额度,盈余部分可以留给医院;反之,医院就要自己承担这部分亏损。
为了维持收入,医生们不得不改变诊疗策略。常用抗生素断供后,只能退而求其次;DRG 新支付模式推行后,医院为控制亏损,医生不得不减少药品与耗材使用比例,增加中医理疗等高利润项目。
江云的日常几乎被工作与外卖“二班倒”:上午查房,下午送外卖,三个多小时送 65 单赚 143 元;傍晚回医院值夜班,直至第二天中午下班。这样的夜班,他每四天要上一次。
他说,他在电影《逆行人生》中得到启示:“电影主角原本是大厂程序员,也能放下身段成为骑手,努力创造了自身的价值。我们这种平民百姓去送外卖,也可以理解的。”
同科医生林炜则感到迷茫,他说自己越来越像会计,患者量变少,单个患者的利润下滑,他需要为每个患者计算“成本与利润”:“比如说有一种病,DRG给我们3000元,我们不能把其中2000元都花在药品或检查上,这样利润率很低。现在的药品和耗材都是零差价,医院不挣钱。所以医生只能稍微减少药和耗材占比,增加点理疗项目,提高利润率。”
记者来到这家医院的儿科住院部,空气中弥漫着艾灸味道:成本 2 元的艾灸包,收费 30 元以上,如果不计人工成本,医院利润可达 1000%。“如果不开展些高利润率项目,收治病人可能让医院亏本。”
他已看到同行离职,有人去学校做校医,而他正在考虑是否转岗。
更宏观的数据印证了这一趋势:华医网 2024 年调研显示,29469 名医务人员中,57% 的人 2024 年薪酬下降。
点击图片查看原图
点击图片查看原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