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ADHD型转码选手
如果没有AI,没有最后幸运的去实习了,我可能永远也学不会编程了。
1.依赖自驱的学习,离不开正反馈和学习循环。
正反馈,那些让你爽的点,比如写个“Hello world",写个小脚本等等...
但adhd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喜新厌旧,注意力被吸引转移的非常快,很多时候第一看看上一个项目很牛逼,结果制做着做着,新鲜感一过,报错一多,马上就不了了之了。
在我的仓库里,躺着非常非常多雄心壮志的项目,很多都只是安装了个依赖,或者做到一半就放弃了。
没有深入完整做完一个项目的话,只能是熟练掌握各种开发语音的"hello ,world"。
以及做的多了,你自己的阈值也高了,根本不屑于写hello,world级别玩具级的东西了。
- 负反馈
就像宝玉老师说的:
- 搭了一天环境还是跑不起来,
- 花了一晚上通宵调试,还是跑不起来,
- 精心写了很久的软件,根本没有用。
大概是太容易遗忘以及转移兴趣,adhd遇到这种负反馈,更是放弃的快。
因为我们心中总会想,“这个项目太无聊了,让我们赶紧去做下一个有意思的项目吧。”
于是又开始新一轮的【哇塞这个项目真牛逼】-【环境好难装啊/代码怎么改了一天还是不行】--【哇塞我又看到了有趣的项目】的循环往复中.....
- AI出现-让韧性增强了一些
我很早的时候就看到南大jyy老师的经典名言,“每个人都得经过“折磨自己、吃苦,崩溃,bug调不出来”的过程”,才能学会。
但是知道是一回事,真折磨起自己来的时候,那是真奔溃。我觉得这也是人之本性,大家都不是受虐狂,不会喜欢受虐的感觉的。
在无数深夜调不出bug来的时候,我也总会陷入深深的怀疑之中,尤其还是转码选手,我总在想,退学-转码是不是正确的道路,我是写代码的人吗?
在前AI时代,这种时候往往是打开无数的网页,去搜各种的可能的答案,去依次验证。
但每次打开网页-寻找对比答案的过程,也在消磨着你的耐心和韧性,尤其是当你尝试了别人的方案之后,依然不行时。
你恨不得直接面对面找到原作者问他,为啥我用了你的xxx,还是这样呢?
有时候很可能仅仅是某个细节你搞错了。
但是有了ai之后,很多东西你可以再反复问,重复问,你获取解决方案的速率和验证的速率都得到了提高。
你的耐心可能还是原来那些,但相同时间下你验证的次数增多了。
更何况,现在ai都调教的那么善解人意,“让我们再试一下xxx吧”
你总会有一种,我背后有一个强大ai的感觉,所有问题,只要给你足够的时间,尝试足够的方案,总会解决好的信心了。
- 企业实习--感受真实世界的编码
凭借着我靠ai做项目积累的微不足道的经验等,我还是苟到了一份实习的经验。
进企业之后,才发现企业的编码跟我的学习路径是完全两码事。
我看的那些黑马培训的“茴香豆有四种写法”的视频,恐怕永远也学不会编码了。
进企业后才发现,业务逻辑比代码更重要,以及学会排查问题读懂代码比写代码更重要。
很多时候,做的工作不是让你从0到1做一个项目,大多数情况是维护老项目,在老项目的基础上解决bug,进行二次开发扩展。
这也是跟看网络教程最大的不同之处了,在此之前,我甚至都没有很熟练的用过debug(断点调试)。
刚实习的时候,ld跟我说,你看不懂复杂的项目是怎么跑起来的,你debug一点一点跑一下,慢慢就看懂了。
我才恍然大悟,原来还可以这样用啊。
我永远记得当时看到代码一行一行跳跃时的兴奋劲,终于第一次感受到了,代码是有生命力的,原来代码是这样跑的啊。
以及,企业发任务对于ADHDer来说,是一项项挑战与奖赏。
无论是不是adhd,大家可能都不喜欢没有反馈,没有奖励的无聊任务了,大概adhd尤其如此。
刚工作那会,每次接到新的开发需求,就感觉是游戏里要开阔新的疆土,点亮新的技能点一样兴奋。而在一次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,自己的信心也会慢慢起来了。
慢慢积累经验,获得持续不断的正反馈。
当然,进入真实的企业后,你还会发现很多有意思的点:
比如,大多数同事也并非网络上的编程大神,都很普通,甚至“水”,所以自己也不需要妄自菲薄。
以及大家都会遇到半天一天解决不了的头疼难题,但不同的是,经验丰富的员工会有自己的解决体系,会求助其他同事等等。
最重要的,难搞的问题,只要你花时间,精力去搞,去折腾,总会有收获和结果的。
这跟人的性格、背景、经验、能力等等都无关,就看你能不能一直折腾下去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