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子立:今天主要是向您请教关于中国模式的问题,我们先谈下 中国模式的性质和特点。对于“中国模式”,有些人甚至连这个概念都不认可。黎安友教授在中国民主转型研究所最近的研讨会上说,中国模式只适合中国, 根本没有人去学,所以谈不上是一种普遍性的模式。当然也有人称赞中国模式,包括外国学者。那么,对于到底有没有中国模式,以及大家公认的中国模式的一些特点,比如说共产党领 导、国家资本主义等,您是什么观点?
吴国光:我也不喜欢用中国模式这个说法。一定要用的话,那么 我和黎安友教授的看法有点不同。我认为,其实不是只有中国有这么一种“模式”。国际上,1960-1970 年代的台湾、南韩、新加坡,其 经济高速发展的特点也是政治上没有民主,但经济上实行市场化,积极参与国际市场并融入西方资本主义体系。中国也是在维持政治专制的情况下实行了市场化的经济改革,并因为融入全球化而实现了经济发展。因此,与其说是中国的独特模式,不如说中国沿袭了其他很多国家过去已经做的事。
从中国本身的历史来看,这种发展也不是今天独有的。我观察, 中国从清末以来大体有三个大的轮回。每次轮回都是开始于全面和深刻的危机,当局不得不实行变革。起初往往各个方面都希望变革, 所以变革比较全面,包括经济、政治等各个层面。但是这必然触动掌权者的利益,于是就会发生政治冲突。在当局以强力手段压制冲突、 拒斥政治变革之后,当局实际上还是在实行进一步的经济变革,也会取得一定程度的经济成功。
吴国光《走向共产党之后的中国》(中国模式的历史比较与跨国比较)(2022/12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