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大校长撤职之后,刘道玉没有气馁,而是开始攀登他人生的第二个高峰——教育研究和演讲,并留下长达100多万字的著作和无数次的演讲。在《其命维新:刘道玉口述史》一书中,刘道玉将对教育、尤其是高等教育问题的思考,归结为十条意见,无一不指向中国高等教育的病根所在:
废除自学考试制度:严格大学文凭标准、净化人才市场的需要。
取消不合格的在职研究生学位:杜绝大学以卖学位换取资源的权钱交易。
砍掉一半大学的博士授予资格:严格整顿授予博士学位的大学。
大学必须与所谓“独立学院”脱离关系:独立学院的产生是利益均沾的结果,是不伦不类的怪胎。
让成人教育回归职业教育:真正体现职业教育或继续教育的特点。
停止大学办分校:办分校就是变相的教育产业化。
整顿大学的科技开发园和研究院:科技开发园决不能多,多则必滥。
实行教授定编制:不允许无限量地晋升教授,解决滥竽充数的问题。
砍掉三分之二的大学出版社和学报:让剽窃抄袭见光死。
整顿大少爷作风,严查大学财务支出:对大学的拨款、经费开支、建设项目、享受的待遇等进行严格监督。
整顿高等教育绝非仅以上十个方面,但这些是最主要的。刘道玉之所以能成为一个时代的符号,也正是因为他的国际视野和触及教育灵魂的改革理念:思想自由、教授治校、学生自治。
正如刘道玉在接受《新周刊》采访时略带辛酸的话:“80年代任职的大学校长之中,没有谁像我一样呼吁教育改革了,也没有谁对中国的教育理解更深刻了。”
即便是今天,像他这样敢于直言并且一针见血的教育家依然是极少数。
随着年岁渐长,他的耳朵已不太灵光,视力也在衰退,最麻烦的是他还患上一种书写痉挛症,右手提笔写字就颤抖,吃饭可以,拿刀可以,就是不能拿笔。
“这是天要杀我耶,我这种人不写作了,还能干什么呢?”
正如易中天教授所说:
“人们肯定刘道玉,其实是肯定改革;怀念刘道玉,其实是呼唤改革。改革是没有‘任期’的。惟其如此,刘道玉才成为了‘永远的校长’。”
点击图片查看原图
点击图片查看原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