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的做法,其实让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。
一个产品的利润,往往来自几个部分——软件,以及硬件的租赁。在过去,美国的科技公司利润主要来自软件,硬件租赁只是小头。而从边际成本来看,软件的成本要低得多。软件靠什么赚钱?靠算法和工程实现。
比如,OpenAI 是最早发现通过强化学习(RL,比如 GPRO)可以产生“涌现”现象的公司,然后他们悄悄地把这一技术用于自家产品。从商业角度看,这是完全合理的做法——既降低了成本,又提升了效果,还能与竞争对手拉开差距,提高自家模型的“token 内在价值”,缩短盈利周期。
这就像打游戏一样,OpenAI 打开宝箱抽出了一把 AK47,而其他玩家手里还拿着砍刀。
但搅局者出现了——DeepSeek 发布了一系列论文,开源了模型,相当于直接给所有玩家都发了一把 AK47。
最近,DeepSeek 又推出了 DeepSeek OCR,在极低成本下实现高效识别,计算量可降低 90%。这项技术谷歌可能也早已掌握,但 DeepSeek 却直接“发给大家一枚 RPG 火箭筒”。
结果就是,其他玩家的盈利之路变得更加艰难。
那为什么 OpenAI、Gemini 等公司不怎么开源?因为一旦开源,就会削弱它们在 AI 软件领域的利润空间。
那中国企业为什么要这样做?
因为它们在这个领域中是“追赶者”,开源能削弱领跑者的优势,有利于它们在合适的时机实现反超。
而在中国的开源模型中,表现最突出的就是阿里推出的 Qwen。阿里本身就有硬件租赁和云计算平台业务,因此在 Qwen 上投入研发,是一笔算得过的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