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是1987年,Witten在CERN上发表的一篇物理论文
标题是:物理学和几何
其中提到可以用万有引力常数G、光速c、普朗克常量h组成一个具有质量量纲的数,这就是所谓“普朗克质量”
通过这个质量,又可以组合出一个具有长度单位的数,叫“普朗克长度”
随后又可以同理组合出“普朗克时间”
实际上,普朗克质量为10^-5克,并非“实际上最小的质量”。
同理,所谓普朗克时间、普朗克长度是“世界上最小”的时间,和长度;是我们这个宇宙被计算机模拟出来的证据;是时空离散化的最小单位
纯属无稽之谈
他们只是物理学家恰巧用常数组合出的,具备常见自然量纲的数,方便作为参考,套入公式计算
如果一定要说这三的“常量”有什么意义的话,它的含义便是,普朗克质量和普朗克长度/时间之间的数量级差别太大了
这表明我们很难在真实的量子物理环境下,探测“引力”效应
在文章的最后,Witten甚至建议设h=G=c;在这种“单位制”下,宇宙所有质量、时间和长度的基本单位,都变成了最简单的,1。
这对一个数学家而言,非常便于计算
这就是普朗克时间、长度和质量的真实意义
仅此而已。。。
点击图片查看原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