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局谈多元文化,就好像王局谈言论自由一样,基础决定脑袋,环境决定嘴巴。这条推文如果没有“我要拿日本护照”这几个字,本来是段很好的观点。很多人在谈论移民的时候,对于只附带经济责任的永久居住,和附带所有责任的入籍归化不做区分,就好像社区改造征求意见的时候不区分租客和业主,还是很令人困扰的,但这某种程度也反映出了人们对于“多元文化”这个概念的认知分歧
在论述以前我们先明确一下我们讨论的“文化”的定义,价值取向层面的东西才叫文化,吃喝拉撒吹拉弹唱那些东西,顶多只能算文化衍生物,不要混为一谈
亨廷顿拿美国为例,说过人们对于多元文化的三种比喻:
一、熔炉。所有材料完全同等地融合进来,合成啥就是啥。这基本上就是王局和很多希望西方接受中共融入的人喜欢的模式(两者出发点不同,但对多元文化的理解相同)
二、沙拉。所有食材混杂在一起淋上“民主自由”沙拉酱拌一拌。这是西方左派推崇的一种模式,所有文化都披上民主自由的外衣,和而不同,尽管有些食材天生跟沙拉酱相冲
三、番茄汤。在昂格鲁新教徒这个番茄熬的汤里面放入各种食材,最后哪种食材的味道都有一点,但这还是一锅番茄汤。这个时候对太窜味,或者/并且太大量的单一食材,就必须加以控制
亨廷顿认为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,熔炉太过时,沙拉太天真,只有番茄汤才是适合美国的可持续的多元文化模式。我在移民过来后也在持续观察和思考多元文化议题,对比过多种理论后,我认为亨廷顿的论述最理性客观
以日本为例,提以下几个点供大家思考一下:
一、日本该不该熬番茄汤?
二、如果是,日本文化本身能不能成为番茄?
三、如果是,日本文化和美国文化是不是同样的番茄?
四、大东亚共荣圈时代的日本文化是不是番茄?
五、人类命运共同体里的中国文化是不是番茄?
六、几乎没有自发民主自由传统,只有几十年反自由民主熏陶的中国文化这个食材,不管是在日本还是美国还是在澳大利亚这些番茄汤里,应该怎么个加法?
七、反自由民主的文化元素该不该加进番茄汤里?
如果到这里你脑子还没有打结的话,我再给你出一条要命题:
八、自由民主到底是不是多元文化的充分必要条件?
最后如果你自称信奉多元文化不信奉民族主义,并且有意为之奋斗的话,引用肯尼迪的一句名言,不要问这锅番茄汤能为你做什么,问问你对这锅番茄汤做了什么
如果你的答案是“我为这锅番茄汤奉献了我的原味”,请收下我的这条原味内裤🩲